安博app是什么

国民政府明明没钱,德国为啥坚持提供大量军火,甚至帮建兵工厂?
安博app是什么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安博app是什么 > 新闻动态 >
国民政府明明没钱,德国为啥坚持提供大量军火,甚至帮建兵工厂?
发布日期:2025-04-13 10:11    点击次数:163

“德国制造”这四个字,在慈禧那时候就已经很有分量了。特别是说到军工,德国的技术在国内那可是相当受欢迎。要是咱们中国军队能全用上德国的武器,那绝对是美得很。不过话说回来,德国的军火在当时确实是很先进,但价格也是真的高。想让国民政府大量买进美国装备,对于手头紧的他们来说,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另外,在南京国民政府刚成立那会儿,德国政府就态度鲜明,说不允许把德国武器卖给中国。这话他们还不止说了一遍,这样的规定让国民政府想买德国军火变得更加不容易。

但实际情况跟预想的完全相反,手头拮据的国民政府非但没因德国政府的禁令而拿不到德国武器,反倒给大批军队都配上了德式装备,并且德式武器在中国军队里的使用还越来越多了。德国那边,不光无视禁令,主动给国民政府送来大堆德式武器,还热心帮忙建兵工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热情”的德国人】

那时候,德国政府确实下了命令,不让给国民政府卖德式武器。可他们一边严守着这个禁令,另一边对德国顾问团和那些民间团体悄悄卖给国民政府德式装备的事情,又装作没看见。就这么着,德国还是接到了国民政府的好多订单,不停地给中国军队送去德式武器。

你得明白,这种做法不光是跟德国的禁令对着干,而且当时国民政府手头紧得很,根本掏不出钱买那么多军火。他们跟德国人做交易,要么就是拿东西换,要么就是先欠着,以后慢慢还。说白了,德国人给国民政府送了大批军火,结果却没收到多少真金白银,大都是些“白条子”。他们到底图啥呢?

以前德国的那个总顾问塞克特,在中国那会儿,专门负责推销德国的军事装备。他给蒋介石出了两个主意,关于怎么发展中国的军事。一个主意是让蒋介石缩减军队规模,把常备军的人数定在大约30万,但武器装备得充足,这样军队才能保持战斗力。这些武器呢,都得是德国造的,还得从他这儿买。

另一个重点就是得赶紧建兵工厂,不光是造枪造弹的那种,还得搞先进的炮厂,军用化工厂也得跟上,不能落下。刚开始建中国兵工厂那会儿,因为做武器的手艺还不太行,他会出手相助,先照着德国武器的样子做一批出来应急。

塞克特当时给蒋介石描绘的蓝图可真不小。他计划让每个军都装备得满满当当,不仅有足够的枪支弹药,连重机枪、高射炮、榴弹炮这些大家伙也都要配齐。刚开始就要用上最好的德式装备,而且后续的补给也不能少,每个月得补充将近300万发炮弹,子弹更是要达到1400万发,这数量可真够惊人的。

很明显,塞克特不光想赚那一开始武装军队时的军火大单子,他还打算长期捞后续军队补给的弹药油水。这还没完事儿呢,他又给蒋介石出了个主意,说要建个重炮部队。蒋介石一听觉得不错,立马自己掏钱,从德国的莱茵金属那里买了24门野战用的重榴弹炮,还有好几万发炮弹回来。

当军队装备这块蛋糕没啥赚头后,塞克特转而打起了防线建设的主意。他把重点放到了沿海和长江那些地方,跟蒋介石推销起国内造不了的水雷、要塞用的大炮弹,还有各式各样的子弹,连带每个月的后续补给也都算上了。

塞克特不光卖武器给蒋介石,还给他搞了好多其他装备。像钢盔这种常用的,还有高级的情报设备,比如能偷听别人说话的现金窃听器,再加上各个大营地需要的探照灯等军用物资,都一股脑儿地推销给了国民党军。有了这些东西,国民党军的打仗能力立马就上去了不少。不过呢,这么一来,国民政府的钱包可就瘪了不少。

【“积极”背后的图谋】

为了搞定这笔大买卖,两边先搞了个《中德换货协议》签字,顾振还专门跑了一趟德国。之后,又整了个《德中信贷协定》。这一套手续办下来,蒋介石就顺利收到了塞克特答应给的军火装备。那时候,国民政府手头紧得很,但蒋介石还是靠这个办法,从德国人那里搞到了大堆的武器。

再说说另一边,德国人也挺给力,帮着国民政府建兵工厂,给汉阳兵工厂进行了大改造,弄出了有名的汉造廿四式枪械。同时,巩县那边也开始忙活着建化学厂,有了德国顾问团的帮忙,很快就搞定了。后来,那个厂还改了名,成了四川泸县的23兵工厂,听起来跟化学没啥关系,但其实在防毒技术上可是下了大功夫,虽然没造化学武器,但防护能力可是大大增强了。

有了德国人的援手,一座新型的炮厂迅速建立起来。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公司更是亲自参与,他们派出专家来指导建厂,新建的株洲炮厂直接引进了德国的顶尖设备。等炮厂建好后,克虏伯公司的董事长还向蒋介石提议,再建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从筹建到所需的技术设备,全都由德国方面来负责。

这个超前的军工厂,蒋介石心里头不知道盼了多久,两边一商量,立马就定了下来。经过好几年的准备,总算是建好了。不光如此,德国人还伸出援手,帮着建了个生产光学仪器的厂子,对国民党军队的支持那是全心全意。等工厂建好了,德国人还没完,继续提供技术上的帮忙,连后续的维护服务都给包圆了。

德国人为啥这么着急呢?考虑到他们那时候的武器可是大名鼎鼎,本来可以悠着点慢慢卖的。虽说这样一步步来,全球销量也能涨上去,但收到的钱却是分批到账的。他们这么热心肠,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德国人这么做心里有数,他们这么积极,是因为能从中国捞到不少好处。

一来,国民党军队里头的德式装备,多亏了德国人一直以来的帮忙,占比是越来越高了。这样一来,在兵工这行当里混得开的人,也从那些从日本回来的,慢慢变成了从德国回来的。咱们中国兵工界的头头脑脑们,也开始往德国那边靠拢。本来德国这次下了大本钱投资,后续补给订单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再加上这些靠拢德国的大佬们地位上升,他们得的便宜可就更大了。

另外,钨矿和稀土矿在我国特别珍贵,还是打造军备的关键材料。德国造武器的手艺确实挺牛,但要是没了这些稀有金属,那也是白搭,啥也干不成。德国为啥那么上赶着给中国送武器?说白了,就是想拿他们的先进武器来换咱们的这些宝贝矿产,这样他们才能造更多武器,赚更多钱。